《坤舆万国全图》除刊本外185传奇玉兔手游,还有手绘的摹写有各类海陆动物的彩绘本。据龚缨晏查询拜访,彩绘本至少有6个藏本:1. 南京博物院藏本185传奇玉兔手游;2. 韩国首尔大学藏本185传奇玉兔手游;3. 日本大阪北村芳郎氏藏本;4. 美国凯达尔捕鲸博物馆藏本;5. 法国理格藏本;6. 中国国度藏书楼藏本。(龚缨晏:《关于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的几个问题》,张曙光、戴龙基主编:《驶向东方·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第一卷·中英双语版)》,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2015年,页223—239。)大约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初,万历皇帝想要12幅描摹在丝绢上的《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能否有彩绘绢本,有差别的记录。沈福伟根据汾屠立的论述,认为该图“曾有彩色绢底摹本”。(见氏著《中国与非洲》,中华书局,1990年,页494。)于是,寺人们在京城四处寻找适宜的印版,李之藻的印版已被照顾回杭州,而李应试的《两仪玄览图》很大,亦非万历皇帝所需的版本,成果是选择了本来6幅屏条的《坤舆万国全图》。([意] 利玛窦著,文铮译:《耶稣会与上帝教进入中国史》,页450—451。)南京博物院所藏该图的设色摹绘本,原是6幅屏条,拼接团结成一图,而今拆裱为一整幅,纵168.7厘米,通幅横380.2厘米。(曹婉如等:《中国现存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文物》1983年第12期。)不外南京博物院所藏摹绘本的地图色彩并未用五色来区别五大洲,大致只用了三色: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呈淡淡的粉红色,亚洲呈淡淡的土黄色,欧洲、非洲则近乎白色,少数几个岛屿的边沿晕以墨红色,山脉用蓝绿色勾勒,海洋用深绿色绘出水波纹。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上所见的23头海陆动物是接纳16世纪欧洲流行的以淡彩形式绘造的记录绘画。1923年4月14日《时报》第4版所载《利玛窦所绘地图之陈列》一文称:“图内海洋空隙,绘有奇异鱼类多种,陆地则加绘猛禽厉兽若干,模样形状悉狰狞可畏,大致现时灭种者居多。大洋中复间绘十六世纪船只十余艘,做乘风挂帆之状,形式虽纷歧,均奇异出人意料。”(阙维民:《南京博物院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藏本之诠注》,《汗青天文研究》2020年第3期。)彩绘本上那些所谓“模样形状悉狰狞可畏”的猛禽厉兽之动物群像的设想者事实是谁呢?学界至今众口一词。洪业认为,所谓宫中翻刻之说,只是出诸寺人之口罢了,其实并没有宫中停止刻板之事。寺人曾经将该图“添绘彩色,而献之于皇帝。皇帝见此佳造,繁列寡国,广载异俗,中国人前此所未见者者也,则大悦;故欲多图,殆拟分赠皇太子及其185传奇玉兔手游他亲族者也”。诸寺人最初只是摹绘了若干份来供奉,该本的内容与李之藻刊本几乎完全不异。此中最显著的差别,是“绘本中独有船只、奇鱼、异兽之图。那殆是从他处摹抄来的”。(洪业:《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洪业那里说得十分迷糊,是谁摹抄的,是从哪里摹抄的,他都没有细说。曹婉如等文章认为寺人是不敢私行加上动物绘像的,寺人在宫中也弄不到那些丹青,因而利玛窦的原图上应该是有奇异怪兽的动物和船只,是在所谓“过纸”的印刷过程中,原绘本上的动物、船只都被省略掉了,他们认为南京博物院所藏彩绘本是间接描摹自利玛窦的原绘本。(曹婉如等:《中国现存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文物》1983年第12期。)《坤舆万国全图》原稿能否系彩绘,能否绘有动物,目前很难确定。那一画有动物的彩绘本先后传播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维也纳奥天时国度藏书楼藏有的版式是与1602年李之藻刊本完全一致的绘本,此中亚洲用黄色、欧洲深红、非洲深蓝、美洲紫色、南极洲灰色,赤道、子午线涂成黄色,两极圈、回归线及部门铭文涂成红色。(李孝聪:《欧洲保藏部门中文古地图叙录》,国际文化出书公司,1986年,页1)那倒与利玛窦撰的全图申明中所称该图“其各州(洲)之界,当以五色别之,令其便览”,完全吻合,或答应以证明《坤舆万国全图》原稿是一个彩绘本。黄时鉴和龚缨晏认为动物和船只的做者可能是一位与布道士相当熟悉的中国人,理由是第三条屏幅上一艘大船桅顶上有与释教有关的倒万字旗,那是由欧洲地图中的船桅顶端的“十字旗”开展而来的。(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页155。)彩绘本的大洋上绘有差别类型的帆船及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绘有陆上动物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那些其实不产于南极洲,绘在那里次要仍是为了装点图中空白。(杨泽忠、周海银《利玛窦与坤舆万国全图》(《汗青教学》2004年第10期)一文称该图“不只绘出了世界天文位置,并且还粉饰了良多心爱的小动物和小物品,如山君、狮子、鲸鱼、狗熊和商船等,很招人喜好”,做者显然没有认真审看原图,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是没有山君和狗熊的。)洪业认为那一彩绘本是1608年诸寺人的摹绘本,此中的船只、奇鱼、异兽是“从他处摹抄来的”。或认为寺人是不敢私行加上去的,寺人在宫中也弄不到那些丹青。笔者认为彩绘本上动物形象之设想者应该是利玛窦,理由之一正如洪业所言:虽难以确定那些动物形象来自西人何书何图,但“西人旧图往往有那些玩意儿”。(洪业:《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诸寺人不只在宫中无法弄到那些丹青的源文本,最重要的是古代中国虽有在地图上标识大量文字,也有图文并茂绘造地图的传统,但中国古代传统地图一般稀有有绘造动物,也很少有大片的海洋,没有几空间来描摹和装点各类奇鱼异兽,换言之,古代中国地图中没有构成绘造动物的传统,(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八月,谪居秀州(今浙江嘉兴)的沈括(1031—1095)向朝廷进呈了一套精心编绘的地图《守令图》。整幅《守令图》有海洋动物六头,东海除虎头鱼身的动物外,还有尖嘴鱼和长鼻鱼,在渤海湾口还有龇牙咧嘴的海鱼,南海有传统的龙王和海马等。(拜见《九域守令图墨线图》,曹婉如等编:《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元》65图,文物出书社,1999年)可惜那一在地图上描画动物的手法,在宋代以后几乎完全消逝了。之后所见绘有动物的地图始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彩绘当地图,那种在地图上绘造动物形象的做法,很有可能也是遭到其时各类渠道流入中国的绘有动物之西方地图的影响。)因而他们确实不敢私行在供奉皇帝的地图上添加动物。而利玛窦却深谙欧洲在地图上绘造动物的传统。古代欧洲世界地图有绘造各类海陆动物的传统,早在13世纪晚期的欧洲地图上,就能够上面发现良多动物的绘像,如德国的埃布斯托夫(Ebstorf)地图和英国的赫里福德郡(Hereford)地图就有犀牛、独角兽、骆驼、狗等。16世纪初以来,欧洲地图上动物绘像就更遍及了,如德国马丁·瓦尔德泽米勒(Matin Waldseemüller)的世界地图在非洲绘有大象等。而在海洋中绘造各类形态的鱼类的情况就更多了,如1587年英国约翰·怀特(John White)的《弗吉尼亚》,以及做为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底本的1570年奥代办署理(Abraham Ortelius)《地球大不雅》(Theatrum Orbis Terrarum)和荷兰墨卡托(Gerardus Macator)的《世界地图》等,都在地图空白处或海洋中绘造各类船只、陆地异兽和海洋奇鱼。([英] 杰里米·哈伍德(Jeremy Harwood)著,孙吉虹译:《改动世界的100幅地图》(To the Ends of the Earth:100 Map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三联书店,2010年,页38—41、66、78—79、81—86。英国地图史家赛门·加菲尔(Simon Garfield)在其所著《地图的汗青》一书中写道:“在最早期的中世纪地图上,一如185传奇玉兔手游我们先前所看过的,倾向于在他们教授的道德训诫里描述可怕的事物,流行的风气是描画水手们曾经见过最凶暴异常、最尖牙利鳞的鱼类,还有本地狡诈的土著曾用来吓唬英勇无畏殖民者的最庞大、最丑恶的带翼怪物。有时候那就像传话游戏:一起头的动物是大象,接着酿成长毛象,而到了伦敦或阿姆斯特丹的造图师要绘造非洲或亚洲地图的时候,那只动物就酿成梦魇一般的怪物。”[英] 赛门·加菲尔(Simon Garfield)著,郑郁欣译:《地图的汗青》,马可孛罗文化,2014年,页76。)理由之二是利玛窦本人十分熟悉西洋画,或认为他还具备绘画才气。虽然中外学界对辽宁省博物馆所藏《野墅平林图》的做者能否系利玛窦观点纷歧,但几乎都认可是他起首给中国人带来了西画,如圣母像等,并且他还十分熟悉西洋画的技巧,曾以中西画法差别的角度向中国人介绍西洋画的特点。由此都足以证明具备百科全书式的常识的利玛窦,完全有才能设想和指点中国的绘手来完成那些图像的绘造。彩绘本上确有多艘船的桅顶上挂有“卐字旗”,卍字符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也是世界上流行最普遍、最繁复的一个符号,是文化史上代表不祥美妙详细而微的一种表识。那个符号散布于西亚亚细亚、希腊、印度等地,又为世界差别宗教如婆罗门教、耆那教等所吸收。“卐”也是释教的标记,如来佛胸前有卐字符,千手不雅音每只手拿着差别的法器,此中一个就是卐字符。因为迄今所见的汉文材料中,以文字形式间接解释卍字的,均为释教典范,所以良多学者都将之与释教相联络。其实,除了在受释教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度利用卍字符外,世界的其他文明,如希腊罗马文化,非洲和美洲土著文化,英、法等国以及北欧文化之中,也以卐字符做为安然不祥的象征,做为纹样粉饰用于形形色色的器物。在古印度的各类宗教中,卐形纹饰利用得良多。保留在梵蒂冈博物馆中就有史前期间曾栖身于今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利亚人留下的卐形纹饰之遗物。(饶宗颐:《宇宙性符号》,氏著《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页116;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力》,上海古籍出书社,1995年,页39—95。)利玛窦在罗马进修,之后到印度逗留,都有可能接触那些卐形纹饰的遗物。因而,将那些船桅顶上的“十字旗”改成“卐字旗”,或许是寺人敬呈彩绘本时的小动做,也可能是在利玛窦的默许下,由那些不出名的“上帝教儒者”执笔完成的。因为主张接纳适用战略的利玛窦认为,如许的修改既没有底子违背上帝教的教义,也有能迎合那位持久不上朝而又深信释教的万历皇帝(1563—1620)的兴趣,也适应了那些主张儒、道、佛等诸教合流的士人的兴趣。那种为了适应中国士人的兴趣而实行变通的凸起例子,还见之1595岁首年月刻于南昌的《上帝实义》,该书第七篇《论人道本善而述上帝门士正学》中,利玛窦不吝冒着被人曲解的危险,提出了人道善的见解,他的那一见解已经违犯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因为根据《圣经》的原意,人类因其原功而不成能具有善的天性,不然亚当、夏娃被诱而犯原功就无法得到合理合理的解释。(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典范:翻译、诠释、传播与影响》,页108—114。)
笔者那里强调设想者而没有说谁是详细的绘像者,是因为目前呈如今《坤舆万国全图》彩绘本上的那些海陆动物,明显留有中国画法的陈迹,无论是该图上用蓝绿色勾勒的山脉,仍是用深绿色绘出的海洋水波纹,包罗海陆动物和海洋中的三桅船,都显示出中国化的陈迹。因而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彩绘本的动物群像造做上所饰演的应该次要是设想者的角色,即供给动物群像的源文本,选择描摹哪些海陆动物,并详细设想图上动物所呈现的体例。在那些方面,利玛窦应该有精心的考虑。利玛窦曾经比力过中外动物的差别,指出“中国有的动物也与我们西方差不多”。中国的丛林里没有狮子,但有良多虎、熊、狼和狐狸。大象只在北京大量饲养,供玩赏和仪仗利用,它们均来自外国,除北京外,其他处所是没有的。马固然不及西方的标致,但数量和普及水平却不逊色于西方。([意] 利玛窦著,文铮译:《耶稣会与上帝教进入中国史》,页10—11。)彩绘本所绘和文字中所述均非一般的动物,我们在《坤舆万国全图》上看不到通俗驯养的牛、马、羊、猫、狗之类的常见动物,以至类似国人熟悉的虎、狼之类均未见之该图。《坤舆万国全图》彩绘本所选择的陆地动物有犀牛、白象、狮子、鸵鸟、鳄鱼和有翼兽等8头,均为其时中国稀有的动物,带有珍奇性,比力平均地散布在第五大洲墨瓦蜡泥加上,颇显示出永乐朝“万国来朝”的气焰。陆上动物其实不产于南极洲,绘在那里次要仍是装点图中空白的感化。而海洋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占有很大的重量,绘在各大洋里的各类体姿的海生动物,同样也非国人所常见的鲇鱼、鳜鱼等类。早在绘造《大瀛全图》时,利玛窦就向俆时进介绍域外海鱼,称“所产鱼绝怪,百千种,罕与中国类者”,(徐时进:《欧罗巴国记》,转引自汤开建校注《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材料汇释》,上海古籍出书社,2017年,页11。下凡引用该书,简称《汇释》。)给方弘静吹嘘西国“海中鱼乃独不类且繁,凡栋宇轮舆,率用其骨”。(方弘静:《利玛窦》,《汇释》,页9—10。)呈现在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中的15头鲸鱼、鲨鱼、海狮、海马、飞鱼等,还有一只面孔类似鸽子的海鸟(海鸽子),那些都是传统中国民俗生活中“年年有余”的不祥《鱼乐图》中全然没有的形象。那些呈现在图中的海洋动物,很容易唤起必然的文化联想,如鲸鱼、鲨鱼以及庞大的波浪,会使人想到海洋的能力,鲨鱼象征实在力和残忍、暴戾和杀机,而海马则象征着文雅、自信心和海上飞行的安然,海豹在古希腊和北欧神话中是一种能够化身为女神或美人鱼的象征物。([英] 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德(Miranda Bruce Mitford)、菲利普·威尔金森(Philip Wilkinson)著,周继岚译:《符号与象征》(Signs and Symbols),三联书店,2013年,页68—69。)海洋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来说,同时具有缔造性和扑灭性,并存着主宰存亡的不凡力量。正如1544年赛巴斯强·敏斯特(Sebastian Münster, 1488—1552)用德文撰写的《世界志》(Cosmographia)一书中所言:在大洋的深处,暗藏着庞大的身影,可以淹没一整艘船的鱼类、庞大的蟹虾和海蛇、大如山的鲸鱼、可以朝着船吹气使船沉没的海怪、长达二百至三百尺长的蛇,等等。“那些奇兽的藏身之所,即是全然未知且令人惧怕的元素:水”。([美] 根特·维泽(Günther Wessel)著,刘兴华译:《世界志》(Von Einem, der Daheim Blieb, Die Welt Zuentdecken),页39、43。)正如德国汉学家普塔克所指出的,宽广的大海对许多中国人是一种可怕的“液体物量”,因为那里有不成预知的狂风雨和水流、漩涡和暗礁、海盗、神龙和鬼魂。从那个意义上来看,危险的鲸鱼随便地证明了各人原来对此的认知。([德] 普塔克(Roderich Ptak):《中欧文化交换之一面:耶稣会书件里记载的异国动物》,载氏著《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广东人民出书社,2018年,页301—326。)葛兆光亦指出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绘造船只和动物,“一方面象征着对大海的逾越和对世界的认知,一方面象征着对大海中种种物怪的想象和畏惧”。(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汗青阐述》,中华书局,2011年,页95—96。)彩绘本的大海中还有比例尺被放大的差别类型的帆船9艘,在充满杀机的、凶恶的海洋中,乘坐那些帆船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们,易让中国读者对其产生一种崇拜感。15头活泼在狂放大海中的海洋动物,此中有若干条鲸鱼几乎能够在普兰修1594年的世界地图上间接找到类似的对应物。
彩绘本中的一些动物与该图中的文字相照应,或认为“有意无意之中,可能会和地图中间的内容发作关系,透露或表示一些不雅念”。(同上书,页94。)如狮子的图像,照应着“有山名为‘嵇没辣’,山顶吐火,顶旁出狮子”的注文,(墨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译集》,页211。)使文字表述的意义得到了扩大。已经走过中国良多处所的利玛窦天然见过遍及中国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的狮子雕像,狮子在佛经中被付与了动物界登峰造极的地位,做为“兽中之王”的狮子一起头就是护法之物。在波斯也有狮子崇敬,在阿拉伯世界中狮子也与立国传说的神谕有关。狮子传入中国后,虽未如在西域一般做为具有神力的王权象征,但是侧身仪位行列,“狮在龙下”,成为皇权守护的象征动物。(蔡鸿生:《狮在华夏》,载氏著《中外交换史事考述》,大象出书社,2007年,页172—185。)《坤舆万国全图》中的狮子,既没有处置成张牙舞爪、具有王权象征的猛狮,也非中华民间戏球玩耍的舞狮,而是蹲伏着的写实形象。利玛窦必然认为那是中国人最容易承受的狮子意象,用视觉图像强化了他关于狮子的有限的文字表述。
彩绘本中有一种虽在《尔雅》中有记载,但在中外均属稀有的奇兽——犀牛。(郭璞注,邢昺疏:《尔雅注疏》卷一“释兽”第十八记述有“犀牛”:“犀似豕。”注疏称:“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头顶,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台湾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1977年。)1515年印度苏丹坦木法二世(Sultan Modafar Ⅱ)送给葡萄牙国王马努尔一世(Manuel Ⅰ)的贺礼是一头印度犀牛,那头从古罗马时代以来初次呈现在欧洲的奇异动物被运送到里斯本港,引起了很大的骚动。马努尔一世出格摆设了一场象与犀牛的决斗,以验证古罗马时代天然史学者认为象与犀牛是天敌的说法。据说是象征着坚韧与气焰的犀牛垂手可得地获胜,从而印证了古代学者的说法,也使那一动物成为葡萄牙国王的珍贵保藏。同年11月,马努尔一世将之赠给教宗利奥十世(Loe Ⅹ)做为礼品,但遗憾的是,它在1516岁首年月的航海途中不幸遭遇海难。犀牛的尸体被做成标本,于1516年2月送到了罗马。德国画家兼版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身在纽伦堡,并未亲眼目击犀牛标本实体,但他于1515年按照犀牛的素描以及文字转述绘造了木版画《犀牛》,虽然画中犀牛的构造其实不准确,但丢勒的版画却疯魔了整个欧洲,并在1540、1550年两次再版,到1600年至少有5个以上的版本在欧洲传播,并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被大量拷贝。18世纪晚期以前,那幅画仍然被认为是描画着犀牛的实正容貌,犀牛被认为是“欧洲大航海时代最受注目的动物之一”。(赖毓芝:《从杜勒到清宫——以犀牛为中心的全球史察看》,《故宫文物月刊》344期(2011年11月),页68—80。)因而,利玛窦不会不晓得那头犀牛的故事及丢勒绘造的犀牛版画,但呈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上的犀牛,却不像后来呈现在南怀仁《坤舆全图》上的印度独角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又称大独角犀),而有四个角,除了鼻子上的一个角,背部还有三个角,并且全身也没有鳞片,形象类似大象,倒比力接近于《尔雅》中的描述。彩绘本上还有两个瑞兽出格值得一说。一是白象,形象高峻,脾气暖和,知恩必报,且能负重远行,是“兽中之德者”。跟着释教的传入,象又做为释教四大菩萨之首的普贤菩萨的坐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兽。南方诸国历代都有遣使进贡驯象的记载,上述利玛窦《耶稣会与上帝教进入中国史》一书中已经提及北京皇家大量饲养象。民间也有关于象的记述,“象”与不祥之“祥”字谐音,因而也被民间做为瑞兽。见之彩绘本的是稀有的白象。民间传说承平盛世出白象,白象与龙、麒麟、辟邪、天禄、玉兔等都是中国传统的瑞兽。
另一为有翼兽,或认为是“飞龙”。中外很早就有具备双翼、擅长飞翔的神兽或魔兽,在西方文化中那种长有鳞甲、类似鳄鱼的有翼兽,多为鼻吐火焰、口吐火舌的恶龙,且龙一般应该有角,该图上的翼兽显然不是。笔者认为,地图中所绘可能是接近于中国传统瑞兽辟邪的动物。辟邪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神兽,似鹿而长尾,似狮而有翼,伸出于两肋之间的长翼呈欲展未展之状,似乎随时筹办腾空而起,有镇宅辟邪的灵性。相传此灵物嘴大无肛,可以招财享福,极具灵力。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钮上面,常以辟邪形象做为粉饰。利玛窦在处置那个传说中的动物时,必然是考虑到中国人的承受水平,至少考虑到不克不及因为那一动物而引起万历皇帝和中国读者很大的恶感。《坤舆万国全图》彩绘本有类似米切尔《图像理论》中所谓的图文并茂的“复合图文”(composite image text),在图像、文字并陈的文本框架内,丹青和文字的论述脉络互相牵引,配合参与阐述的生成,且此中文字固然有定名、描述和指称的功用,但图像所具有的展现功用,有时反而有超越文字的功用。William John Thomas Mitchell,Picture Theory:Essays on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4, pp.6870.彩绘本上动物绘像的选用,逃求的起首是吸引皇帝和达官贵人存眷的珍奇性,而那些绘像都有某种符号的意义,隐含着绘像原初情况的常识系统和社会文化价值,但又离开了原初的情况而为适应中国本土的文化情况而被从头处置过。至于在拔取和绘造中做了多大水平的调整和变形,还需要我们找到那些动物绘像所据的本来。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绘造中,无论是做为动物实体存在的描画,仍是做为地图粉饰,都未能构成本身绘造动物图像的传统。而利玛窦既熟悉西方地图绘造动物图像的常识传统,同时也晓得中国传统山川画法的地图款式,他在《坤舆万国全图》彩绘本中初创的描画动物的形式,在汉文世界地图绘造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彩绘本不只供给了在如斯大规模的汉文地图上绘造海陆动物的“复合图文”,并且呈现出一个既能吻合中国人曲不雅的赏识兴趣,又全然差别于中国本地盘图的别开一洞天之表达体例,在世界地图史上别具特色。可惜那一图文并茂的世界地图绘造法,除了在之后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中有所继承和开展外,未能在以后中国人的地图绘造史上延续下去。本文经出书社受权转载自邹振环《再见异兽:明清动物文化与中外交换》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