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祎
在比来播出的热门综艺《披荆棘的哥哥》里战神末极传奇手游,不雅寡见到了久未露面的言承旭。即使唱跳不是战神末极传奇手游他的本行,但凭仗着曾经火遍亚洲偶像组合的F4身份,《流星花园》主题曲一响,念旧的不雅寡仍是把他投到了第一名。而另一位F4成员周渝民,本年也久违地带来了口碑利好的台剧《逆局》,让很多看台湾偶像剧长大,现在已步入中年的粉丝慨叹“青春又回来了”。
2021年,间隔“台湾偶像剧元年”刚好过去了整整20年。从2001年《流星花园》的横空出生避世,到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战神末极传奇手游你》的面子落幕,台湾地域偶像剧的黄金年代,走过了10年。现在,“回忆杀”“活久见”“意难平”“时代的眼泪”,似乎成为了现代不雅寡对台偶剧和偶像剧演员的整体印象了。
经济衰退,文化自信没了“剧本没有翻到最初一页,就不是结局。”
“以和为贵,多检讨本身,理解和宽大他人。”
“会有奇观的,若是奇观不本身呈现,那么我就去把它揪出来,若是它还不出来,那么我就本身去缔造一个奇观。”
2015年,久未造做出爆款偶像剧的台湾地域,改编了青春收集小说《明若晓溪》,并在湖南卫视播出。剧情老套、台词为难并不是人们吐槽它的最次要原因,而是曾经看着台湾偶像剧长大的不雅寡突然间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头,我们理解不了台湾的时髦了。剧中人的穿着、发型、妆容,仿佛还停留在《流星花园》时代,高富帅酿成了洗剪吹、名媛像是来自城乡连系部,再加上重度磨皮和阿宝色滤镜,只剩下视觉灾难。
而统一年,大陆最火的剧集是豆瓣评分9.3的《琅琊榜》,姑且不管剧情,哪个画面的精巧水平不是抽出一帧都能做屏保?
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曾无法地说,如今台湾电视剧单集成本预算只要约20万元,总投资一般不会超越四五百万。要晓得,连靠营销“剧组穷”出名的大陆网剧《太子妃升职记》(2015年),单集造做成本也有25万元战神末极传奇手游!
现在,大陆偶像剧想“上星”播出,高成本、高投资是敲门砖。湖南卫视播出的《蜗牛与黄鹂鸟》(2020年)投资3.5亿,古力娜扎主演的《风起霓裳》投资1亿。2020年爆火的甜宠剧《锦衣之下》总投资1.6亿,还被业内称为“以小博大”的规范。哪怕是6年前播出的《何以笙箫默》,投资也在6000万摆布。
就算是投资小的网剧,大多也在万万元级别。《传说风闻中的陈芊芊》(2020年)投资为5000万,《你好,旧光阴》(2017年)、《我才不要和你做伴侣呢》(2020年)总投资3000万,《绝世令媛》(2019年)、《御赐小仵做》(2021年)成本在4000万摆布。
算上“S”级做品,差距更难填补:章子怡主演的《上阳赋》投资9亿,周迅的《如懿传》投资3亿,杨洋的《武动乾坤》投资6亿……去年疫情爆发后,中国电视剧造做财产协会还曾发布倡议书,呼吁大陆电视剧、网剧造做成本应控造在一集400万元以内。可见400万元,已经是现在行业内的保底价格了。
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大片”概念源于2007年造做的《中国往事》,42集投资5000万元,并因而登上各大娱乐版头条。自此之后,单集造做成本超越百万的电视剧越来越多,若涉及汗青、战争题材,总投资额更是动辄上亿。
就在“电视剧大片”概念降生同年,广东省的GDP就已经超越了台湾省,两年后的GDP更是甩出台湾几条街。截至2020岁尾,台湾省在全国的GDP排名中位列第七,排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之后,那仍是因为有“老底儿”撑着。
做为亚洲最早的“代工工场”,台湾的经济也曾一骑绝尘,1970年代,其GDP超越了香港,是“亚洲四小龙”里的绝对配角。经济的繁荣一定蔓延到文化范畴,不只是电视圈,片子、音乐、出书、艺术、服饰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开展,而那些都是包管台剧量量的重要根底。
曾经看台湾偶像剧,我们模拟剧中人的穿戴,我们羡慕配角家中的拆潢,我们哼唱里面的旋律,我们对高楼大厦的城市街景充满了神驰。而如今,台湾的基建已经落后大陆良多年了。“在台湾,我们连一个1/10大小的横店都没有。”出名台湾偶像剧造片人陈芷涵坦言,现在的台湾已经10年没涨过工资了,哪里还能拿得出文化自信。
一边是台湾的造做成本不竭缩水,一边是大陆的造做成本在不断增长。轮到大陆在那场棋战中酿成了“强势输出”的那一方,仰望者,则酿成了台湾。
出走北上,好演员青黄不接2012年第47届金钟奖颁奖仪式,并没有因为大牌艺人猪哥亮、胡瓜、林慧萍的缺席而显得星光暗淡,许多报酬了期待压轴出场的吴奇隆,对峙到了最初一刻。此前一年,曾经的“霹雳虎”因在大陆出演清宫言情剧《步步惊心》,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当他为最末拿到金钟奖的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颁奖时,台湾电视人深知那只是短暂的狂欢。因为在那一年,在台湾最红的并非那部剧,而是大陆剧《步步惊心》《甄嬛传》《宫锁珠帘》和《倾世皇妃》。除《甄嬛传》外,其他三部都有着偶像剧的内核。
大陆市场的庞大盈利也吸引着台湾明星们。起首北上的,即是拥有广阔粉丝根底的台湾偶像剧演员。
吴奇隆做为最早“出走”宝岛的艺人,也曾到香港打拼,但从2001年拍摄武侠剧《萧十一郎》起头,他的工做重心便转向了内地,拍摄了包罗《少年王》《名捕震关东》《问君能有多少愁》等40余部电视剧。
在接拍《步步惊情》时,吴奇隆一集的片酬约10万元,3年后开拍续集时,内部人士透露,“四爷”的单集片酬已经涨了6倍。
无独有偶,跟他统一时代的男演员苏有朋、林志颖,也都是在大陆实现第二次翻红的。苏有朋在1998年拍摄《还珠格格》后,敏捷跻身大陆一线小生行列。而他在《还珠格格》剧组的片酬只要一集2000元,其时有媒体报导苏有朋在得知扮演“令妃”的演员每集片酬5000元,副角“柳青柳红”也有1300元时,心里霎时不服衡了。自此,苏有朋也把演艺事业转移到了大陆。
林志颖来到大陆,接连拍摄了《陆小凤》《天龙八部》等几部央视大戏。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又凭仗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重回群众视野。2012年时,他的单集片酬在30万元摆布,剧组还会供给好莱坞明星级此外保母车。统一期间,他在台湾的片酬只要6万/集。
陪同80后90后长大的台湾演员,若何润东、F4、明道、阮经天、霍建华、郑元畅、彭于晏、贾静雯、大S、林依晨、陈乔恩……哪个没在大陆拍过戏?尤其是2010年前后,一部剧拿走万万片酬的台湾演员已经各处都是了。
年轻的一代,如欧阳娜娜、陈立农,更是在大陆火起来了。前者出演了陈思诚的片子做品《北京恋爱故事》,以演员身份正式出道,后者则幸运地搭上了大陆最火的一档选秀节目。
哪怕是布告艺人,来了大陆也进账翻倍。小S主持《康熙来了》单集2.4万,到了大陆主持《花花万物》,单集高达100万!蔡康永录造《奇葩说》一季的收入是他录造《康熙来了》的4年片酬总和!名不见经传的女艺人郭雪芙,参与《火星谍报局》酬劳为18万/场,那是她在台湾的300倍!
“台湾的艺人片酬是大陆的1/5。溢价规则是获得了金马奖、金钟奖或是其他奖项,再者就是收视出格好的。”出名偶像剧导演刘豪杰说。
在大陆火了,才是实的火了,那已遍及成为了台湾艺人心照不宣的事实。
台湾地域艺人的北上,对台湾本土娱乐财产的影响是致命的,新人的发掘远远难以填补流失的速度。但同时,来大陆打拼的第一代台湾偶像剧演员已至中年、青春不再,无法再在偶像剧中扮演霸总和傻白甜,而他们的演技,也不具有不成替代性,加之大陆年轻演员、老戏骨的兴起,想分一杯羹变得难上加难。
尤其比来几年,他们即使凭仗台湾演员的身份和不雅寡的情怀,也很难接触到头部做品了。当我们看着曾经的“男神”明道、郑元畅,和要么比他们更年轻,要么比他们更会演的人在演技综艺里PK时,也不能不认可裁减他们的不单单是一个综艺节目,而是整个大陆市场。
是台偶剧本身困死了本身若是说是琼瑶剧开启了台湾的言情时代,那么台湾“偶像剧”的降生,则源于2001年播出的现象级电视剧《流星花园》。故事改编自漫画,讲述了一名叫做杉菜的普通女孩,在校园碰到四各人族继承人构成的F4之后,起头与他们产生交集,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爱恨情仇。
但就是那部剧的播出,一举突破了其时日韩剧在台湾的垄断场面,海外版权卖到了20多个国度和地域,引发了整个亚洲的翻拍热潮,仅大陆就有2009年的《一路来看流星雨》和2018年沈月主演的最新版。
那部剧也根本奠基了之后台偶剧的框架和内核——灰姑娘的逆袭。人设也围绕着纯情女主、蛮横男主、密意男二、狠毒女配打转。像《海豚湾情人》《恶魔在身边》《天堂的嫁衣》,根本都在套用那个公式。那时漫画就等于大IP,《薰衣草》《贫穷贵令郎》《恋爱白皮书》《MVP恋人》等全数改编自漫画。
在那一期间,台湾推出了浩瀚同量化的偶像剧。出圈的如突破《流星花园》收视奇观的《王子变青蛙》,林依晨、郑元畅主演的《恶做剧之吻》,《射中必定我爱你》的两位主演陈乔恩和阮经天,一度跻身大陆的一线演员行列,拿着万万片酬。
那种盈利,台偶剧不断吃到了2011年。那时大陆每年还会引入必然数量的台偶剧,如《我的男孩》《前男友不是人》《稍息立正我爱你》等,但都没有掀起任何水花。随后,台偶剧几乎在大陆市场失声了。
曲到2017年,台偶剧《扑通扑通我爱你》还在用失忆、身份互换,以及霸总与灰姑娘的人设。普通女孩飞上枝头,富家令郎英勇逃爱,再加上适配度极高的选角,在2001年是打破,是立异,而到了现在,只剩下味如嚼蜡了。
当一个套路用了10年以上,不雅寡早已经腻了。
反不雅大陆的偶像剧,已经蔓延出多个分收,仙侠剧、纯爱剧、校园剧、时拆剧、古拆剧,以至还有披着职场剧、武侠剧、悬疑剧外套的言情剧。固然大陆每年也会量产许多“工业糖精”超标的偶像剧,但在总体基数庞大的情况下,足以精简出来必然数量的佳品。那还不算韩剧、日剧、欧美剧对台剧的夹击。现在早已过了电视台播什么不雅寡看什么的年代,如今不雅寡想看什么,电视、收集就会供给什么。
出名台偶剧造片人陈芷涵认为,台偶剧衰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省在1993年通过的新规:开放有线电视运营权,让全省从只要三家电视台到一会儿冒出近200个电视台。合作加剧,演员、资金都被稀释,尺度也随之降低。该规则只一味促进产出,却没有考量对应的销路。造做出来的电视剧既卖不出岛外,台湾本土市场又太小,很难全数内部消化。
“三个僧人有水吃,200个僧人只能渴死。”陈芷涵说。与之构成比照的是收视率查询拜访的一家独大,台湾所有电视剧的收视率均由尼尔森收视查询拜访公司统计,通明度不高,投资方也很难按照那些数字有的放矢地精准投资。
同时,因循保守的造做格局也将台偶剧困死在了片甲之地。如台湾偶像剧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陆演员不得超越1/3,男女配角不得升引大陆演员。
但台偶剧也并不是毫无将来,在霸总灰姑娘充溢着荧屏的年代,台偶剧也曾试图寻找别的的诠释体例,如2003年播出的《第八号寺库》切磋人道的贪心与欲望,《末极一班》将偶像剧与二次元连系在一路,《战神》《斗鱼》《爱杀17》《死神少女》走的是暗黑校园风。
尤其是2011年之后,一些偏现实气概的非典型台偶剧,遭到了大陆不雅寡的欢送。像切磋“大龄剩女”的《败犬女王》,剧中的“三高”女强人、姐弟恋、催婚、职场霸凌全数是热点话题战神末极传奇手游;2012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讲述了一段“友达以上,情人未满”的男女关系,豆瓣评分8.9;2016年的《荼蘼》巧妙地用双线故事,向不雅寡展现了选择的得与失;2019年的《俗女养成记》是一部寻找本身的女性生长史;《想见你》杂糅了恋爱、穿越、推理元素。
而近两年在大陆获得更多好评的台剧,也非偶像剧,而是诸如《我们与恶的间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天黑请闭眼》如许的社会群像戏。
能实现那一场面,一是得益于电视行业的自我变化:台湾出名导演王小棣结合7位导演成立了“植剧场”工做坊,用灵异恐惧、惊悚推理、社会现实等新类型剧改动台剧类型单一的问题;二是抓住HBO、Netflix、FOX积极拓展亚洲营业的时机,打通面向北美、澳新、亚洲、欧洲的传布路子,扩大了电视剧的影响力,台剧的产出与售出不再困在一个闭环里。
只是,能引领华语地域审美、捧出超等偶像的台偶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